首份国产CAR-T商业化成绩单:1.71亿销售费用换来3080万收入

作为国内第二款获批的CAR-T产品,也是中国首款1类生物制品的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倍诺达)被市场赋予了很高的期待。


而在药明巨诺披露财报后,投资者才失望地发现,尽管倍诺达开始商业化,但药明巨诺的亏损却更大了。财报显示,2021年药明巨诺经调整净亏损却由去年的3.04亿扩大至6.64亿。


不断增长的销售开支与居高不下的研发开支,让药明巨诺陷于亏损旋涡之中,再加上港股生物制药公司的整体低迷,不禁让投资者产生这样的疑问,CAR-T疗法真能救得了药明巨诺吗?


1

1.71亿元销售费用
换来3079.7万元营收


2021年是中国CAR-T疗法上市元年,6月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获批上市,9月药明巨诺的倍诺达获批上市。


上市4个月后,倍诺达向市场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从9月上市算起,至12月底,倍诺达共开具54张处方,完成了30个患者的回输,共为药明巨诺贡献营收3079.7万元。


仅用30个患者就完成超3000万的营收,单个患者的平均治疗花费在100万之上,这样的成绩看起来足够耀眼。


而且,在首批27名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R为55.6%,而临床的CRR为51.7%,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倍诺达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但是,这30笔业务却仅为药明巨诺贡献904.5万元的毛利润,毛利率仅为29.4%。


不足30%的毛利率自然难以覆盖创新药公司庞大的费用支出。


2021年,药明巨诺的一般行政支出、研发支出和销售支出分别为2.02亿元、4.14亿元、1.71亿元,合计支出大7.87亿元,是全年营收的25倍之多。


由于倍诺达是药明巨诺唯一一款商业化产品,因此这1.71亿元销售支出可以看作是倍诺达的商业化费用。也就是说,1.71亿元的销售支出仅换来3079.7万元的营收。


当然,我们应该考虑到,作为全国第二家上市的CAR-T先行者,在行业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公司前期成本、费用较高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接下来,随着商业化团队搭建完成,公司销售费用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理论上,随着产品规模化效益显现,其成本有着很大的优化空间,毛利率也会随之提升。但要考虑的是,目前国内CAR-T疗法的单价在120万元之上,堪称“天价”。


对于中国患者而言,CAR-T技术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患者负担过重,降低患者负担是推广CAR-T技术的关键。复星医药、药明巨诺均在想办法通过保险等方式降低患者负担。目前,倍诺达已涵盖44个商业保险品及16个市级补充医疗保险计划。


实际上,对于药明巨诺这样的Biotech而言,CAR-T产品上市、公司迈入商业化阶段,更大的意义在于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能力,以及打通了临床与申报的路径,为未来更多的产品开发、上市积累经验,但距离依靠CAR-T产品赚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公司需要做更多努力。


2

未来重点:控费降本与适应症拓展


从财报来看,目前制约药明巨诺盈利的核心原因在于产品毛利率过低、销售费用过高,如何控费提效也就成为药明巨诺走向盈利的核心议题。


实际上,降本增效也正是药明巨诺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方向。公司在电话会议中透露,降低成本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提高投料的效率,指的是在工艺上进行改进,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据公司透露,去年底这项改进已经已经完成,今年将会重点关注动态药品生产管理中;


第二步进行大规模国产替代。现阶段原材料大多为进口,公司打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国产替代,这部分效果将在今年逐渐开始显现;


第三步实施新技术。简化及合并单元操作,使得下一代CAR-T产品具有更低的成本、更短的生产周期时间,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按照管理层的构想,通过第一步生产管理的改进,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帮助毛利率突破35%;通过未来2-3年的国产材料替代,有望在中期实现进一步成本下降;从长期的3-5年时间看,下一代CAR-T技术的迭代有望让成本降至现在的一半。


除控制成本外,药明巨诺的下一个破局方向在于进一步拓展适应症,扩大营收规模。


从成本结构看,虽然原材料占成本主要部分,但同时机器折旧摊销也是重要的一项。只有商业化能够进一步推进,随着规模的扩大,营收成本有望得到大幅摊销。


而制约公司商业化更进一步的,除了产品“天价”这一因素,产品本身适应症较小,也限制着产品的推广。


目前,倍诺达获批的适应症为3L LBCL(三线大B细胞淋巴癌)。有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新增的淋巴瘤患者大约10万人左右,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人数约为2-3万人,其中约1万人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也就是说,倍诺达目前对应的患者规模在1万人左右,经过100多万元支付门槛的过滤,最终留给倍诺达开拓的患者数量将更少。


药明巨诺早已意识到这一点,目前倍诺达3L FL(三线滤泡性淋巴瘤)适应症已经报批,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完成获批,成为中国首个获批治疗3L FL的CAR-T产品。


除此之前,药明巨诺还在进一步探索倍诺达应用于更多适应症的临床潜力:包括正在申请临床的2L LBCL(二线大B细胞淋巴癌)、正处于II期临床试验的MCL(套细胞淋巴癌)等。


随着更多适应症的获批,药明巨诺的商业化表现会如何?


文章来源:氨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