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医疗创新月报:国内创新融资总额超15亿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01

创新政策引领


1.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绩效评价财务管理新规


11月10日,我国科技部发布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财务管理的通知》,主要内容是在结题财务审计部分,取消项目层面审计报告,修订结题审计指引,开展取消结题财务审计试点。在项目综合绩效评价部分,取消评前审查,优化课题资金评议内容。在结论下达及其他事宜部分,改进课题结余资金管理,加强对课题资金评议结果的应用。


2.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


11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的公告》(国家知识产权局第461号公告)将推行以承诺方式办理质押登记手续,减少不予办理登记的情形,压缩登记审查期限,优化登记相关服务等。


3.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强调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重要内容


11月24日,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等方案,会议强调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重要内容。


#02

创新行业动态


1.21个医疗领域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召开。根据已公布名单显示,本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157项,其中共有21项来自医疗领域的获奖项目,占该项奖励的13.4%。其中一等奖2项,包含一个创新团队;二等奖9项,涉及癌症、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肾炎、遗传性出生缺陷、白血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领域。


2.全国首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挂牌


11月4日,国内首单专项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新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挂牌。该专项计划为南山区10 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提供金额合计2000万元的融资,经过南山区政府政策性支持和高新投费率优惠,入池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仅为2.98%/年。


3.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始认定工作


11月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通知,将开展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工作。根据通知,参加本年度申报的孵化机构注册成立和实际运营时间须在2018年10月31日之前。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于2021年12月1日前推荐该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4.罗氏诊断与金橡医学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精准医学转化与创新发展


11月8日,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与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协议,双方将在共建的“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平台上,进一步探索新一代测序(NGS)解决方案在肿瘤精准医学领域所布局产品的开发、应用及商业化,助力推动我国精准医学转化与创新发展,使更多癌症患者获益。


5.首场安徽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安徽创新馆举行


11月11日上午,首场安徽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安徽创新馆举行。据悉,本次活动以“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为主题,现场签约项目10个,线上发布转化交易成功项目131个。同时,现场为技术经纪人代表颁发聘书,为技术经纪人服务团授旗,还展示发布了20个国内外成果产业化项目、10个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邀请了合肥都市圈城市代表与发布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对接。


6.因美纳与红杉中国共建基因组学孵化器


11月17日,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正式启用。这一全新模式的孵化器,由基因测序和芯片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因美纳与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红杉中国携手打造,合力赋能生命科学领域的初创企业,推动基因技术创新应用领域的突破和发展。


7.首届长三角技术转移与投融资峰会暨最具技术转移潜力科技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


11月17日,由上海科技交流中心与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1首届长三角技术转移与投融资峰会暨最具技术转移潜力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嘉定区成功举办。共有100多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科研人员、技术经纪人和投资管理人参加了活动。本次峰会首次为1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授予“长三角最具技术转移潜力科技成果”荣誉称号。


8.2021年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增选10人当选院士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公告显示,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10人,分别是窦科锋、李劲松、林圣彩、宋保亮、滕皋军、王以政、杨维才、杨正林、张克勤、张旭院士。


9.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正式成立


11月19日,在浙江省政府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浙江省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浙江省科技厅以及上海闵行区、江苏省、安徽省等地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正式签署了《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组建框架协议》,宣布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正式组建成立。


10.湘雅医院牵头,中国医院诚信联盟正式成立


11月21日,在湖南长沙,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携手全国19个省市43家医院共同组建的中国医院科研诚信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是由国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愿组成的非赢利性合作组织。目前首批联盟成员单位36家,分布于全国19个省份及直辖市,其中湖南省6家。引导广大医学科研人员提高诚信意识,坚持伦理原则,尊重知识产权,养成良好科研行为习惯。


#03

创新技术突破


1.国内首个PGT-A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11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北京中仪康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嘉宝仁和全资子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创新产品“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注册申请,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应用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PGT-A检测试剂盒正式获批上市。


2.复星诊断推出国内独家CRE酶型五联检胶体金产品


11月5日-10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复星诊断携手海外合作伙伴法国NG-Biotech共同推出NG-Test®CARBA5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这款感染类快检产品已通过美国FDA认证,是国内唯一一个二类上市许可的CRE酶型五联检胶体金产品。


3.科济药业CT041成全球首个获得PRIME资格的实体瘤CAR-T


11月15日,科济药业宣布其CAR-T候选产品CT041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优先药物(PRIME)资格,用于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同时,这也是全球首个入选PRIME计划的实体瘤CAR-T产品。


4.首个阿尔茨海默症鼻腔疫苗Protollin获批临床


11月16日,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宣布FDA批准其针对阿尔茨海默症在研疫Protollin 进入临床I期研究阶段,这是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症鼻腔疫苗。迄今为止,阿尔茨海默病仍是未被攻克的世界级医学难题,大量临床需求亟待满足。在研新药Protollin迈入临床阶段是探索阿尔茨海默病新型治疗手段的重要里程碑。


5.汤富酬/文路团队与付卫教授合作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11月15日,Clinical Chemistry杂志刊登了以《Genome-scale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为题的论文。这是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汤富酬/文路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及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无创早期鉴别诊断。


6.耶鲁团队开发预防性mRNA疫苗,致力于防止蜱虫诱发性疾病


11 月 17 日,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当期论文《mRNA vaccination induces tick resistance and prevents transmission of the Lyme disease agent》。该研究团队由流行病学家 Erol Fikrig 医学博士领导,开发了一种针对黑腿蜱唾液中发现的 19 种蛋白的 19ISP mRNA 疫苗。假如此次开发出的 mRNA 抗蜱疫苗在人体的功效显著,将仅注射一针便可预防所有蜱传疾病。


7.华深智药联合清华团队取得新冠抗体研发新突破


11月18日,华深智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宣布,通过人工智能抗体平台,三方合作在新冠抗体设计和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计出具有广谱抗病毒能力的新冠抗体,并为新一代抗体药物的研发开创了全新的路径和范式。


8.张江机器人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试验手术


11月22日,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介航机器人有限公司引进的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定位系统,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成功举办了临床试验启动仪式并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试验手术。Mona Lisa可使医生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能够更加精确、轻松地进行取样。


9.4项北大创新医学成果展示于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近日,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展示了北京大学医学科技工作者4项创新医学成果,分别是北京大学乔杰、谢晓亮、汤富酬团队研发出植入前胚胎发育机制与遗传学诊断新方法,已帮助千余个家庭孕育了健康后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团队首创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使“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等移植模式取得与同胞相合、骨髓库移植疗效一致。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姜勇教授团队首创肉苁蓉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应用,拯救了濒危药材资源,治理大片沙漠,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鲁凤民教授团队研发了乙肝前基因组RNA检测试剂,实现了血清HBV总核酸的高效检测。


10.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抗体药物恩维达®获准上市


11月26日,康宁杰瑞生物制药与思路迪医药、先声药业共同宣布,由三方合作的PD-L1单域抗体恩维达®(恩沃利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皮下注射PD-L1抗体药物。恩维达®可在30秒内完成给药,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避免了各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而且解决了静脉给药不耐受的肿瘤患者无药可用的临床需求,更便利的给药方式将大幅节约医疗资源。


11.11月已有4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11月以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产品、生物疝修补补片及两款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设备,这4款创新医疗器械上市。胚胎植入前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产品为北京中仪康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用来辅助临床医生判断胚胎是否植入。生物疝修补补片由卓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用于开放和腹腔镜术式腹膜外修补腹股沟疝和股疝。另外两款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设备分别为维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及深圳硅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两款产品均可用于糖尿病成年患者(≥18岁)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的连续或定期监测。


#04

创新资本风云


(一)国内医学创新投融资事件


1.女娲生命完成天使轮、天使加轮融资,促进首创新一代胚胎筛选技术产业化


2021年10月15日,广州女娲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继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后,成功完成天使加轮融资。两轮融资由觉资投资、金晟资本等共同完成。女娲生命的DNA甲基化胚胎筛选技术(pre-implantation methylation screening,PIMS)是新一代的胚胎筛查技术。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PIMS的产业化落地。


2.清华大学孵化公司聆心智能完成天使轮融资,促进精神健康领域的发展


近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孵化的北京聆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清华校友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有助于快速推进聆心抑郁障碍谱系的一系列临床前的研究工作。


3.永道致远完成新一轮融资,用于首款CE-TOF质谱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近日,合肥市永道致远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数千万元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海宁长宏医疗产业基金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第一款CE-TOF质谱整机系统整机产品在国内的工厂建设、销售渠道的拓展、临床应用的合作开发、以及后续产品管线的铺垫。


4.科镁信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打造新型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平台


11月2日,科镁信(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汇鼎投资领投,博远资本、联想之星和其他投资者参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建设一体化研发和制造中心,支持候选药物的临床前开发,为IND申报、临床试验及早期商业化生产做准备。


5.益世科宣布完成对东蕴医疗近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携手发展生殖医疗领域


11月6日,益世科(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对东蕴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近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并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今后双方将深度整合资源,全面布局辅助生殖医疗器械领域,提供全流程的辅助生殖产品解决方案,携手共拓辅助生殖市场新蓝图。


6.晶睿生物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聚焦病原体核酸现场快检


近日,苏州晶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生创投领投,启明创投共同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多个病原体nPOCT核心产品开发及注册的快速推进,并进一步升级基于酶表征方法的创新分子酶循环筛选技术平台。


7.橙帆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用于创新药物发现与开发


11月15日,橙帆医药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弘晖资本领投,三一创新投资、Panacea Venture、祥峰投资、幂方资本共同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橙帆医药上海研发中心的建立,创新药物发现与开发的平台搭建和产品管线的推动。


8.拜锐生物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致力于国产高强度可吸收运动医学产品产业化


近日,宁波拜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领衔健康基金领投,宁波天使引导基金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国产高强度可吸收运动医学产品产业化,和加强团队建设,打造可吸收医疗器械平台。


9.安山生物完成数百万天使轮融资,专注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平台技术研究


近日,天津高新技术企业安山(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年初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后,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已突破关键壁垒,且已申报多项病原生物检测技术专利,肠道微生物检测等技术服务向临床产品级应用发展。


(二)海外医学创新投融资事件


1.Longevica获得25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以促进长寿科学领域的发展


近日,美国抗衰老公司Longevica宣布获得25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 Xploration Capital 公司牵头投资。Longevica将5种能将寿命延长16-22%的物质,分别是菊粉、三胺五乙酸、氯贝丁酯、原海葱甙A、D-缬氨酸,应用于药品、膳食补剂和食品的研发中,为用户提供延寿抗衰老药物。


2.Flagship Pioneering成立新公司并注资5000万美元,专注于开发RNA药物治疗疾病


11月9日,波士顿著名风险投资公司Flagship Pioneering宣布推出 Alltrna 公司,并注资5000万美元。专注于开发基于转移RNA或tRNA的药物,用于治疗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这也是第一家解锁 tRNA 生物学并解决相关疾病的公司。


3.Asgard Therapeutics完成6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致力于优化癌症免疫疗法


近日,Asgard Therapeutics AB(“Asgard”)完成6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此次融资由Novo Holdings、勃林格殷格翰风险基金和Industrifonden共同牵头。Asgard开创了体内直接细胞重编程方法,以引发有效的抗癌免疫反应。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大Asgard临床前资产渠道,并优化个性化癌症免疫疗法。


4.Home Biosciences完成1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加速 Home Biosciences 管道的开发


近日,巴黎第一家完全致力于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商Home Biosciences宣布获得150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本轮融资由Redmile Group和Sofinnova Partners领投。融资所得将用于加速Home Biosciences管道的开发,同时进一步加强其团队。


5.Marengo Therapeutics完成8000万美元首轮融资,开发新型抗体


近日,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生命科学风险投资的领导者ATP宣布推出 Marengo Therapeutics,来开发针对Vβ-T细胞受体(TCR)变体的新型抗体,选择性地增强抗肿瘤T细胞并促进对癌症的长期保护。本轮融资资金将有助于推进Marengo专有的选择性T细胞激活库(STAR)平台,并使该公司的主要候选产品在2022年进入临床。


文章来源:动脉橙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