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10年,一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论证史

医改是贯穿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一条主线。自2009年3月,中央提出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目标,新医改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当中,同步孕育和发展的还有互联网医疗行业。回顾各个阶段,不难发现,这个行业里较为成功的探索者,都试图探寻助力医改这个切入点。


在近日召开的2021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上,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获授2020年度“推进医改 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引起广泛关注。


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是2020年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主导启动的创新模式,旨在利用数字化平台,构建全市以健康为中心的高效健康维护体系。该模式的开创性意义在于首次以互联网医院作为牵头方,在省一级医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以看到,互联网医疗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赋能医改的创新路径已愈发清晰。而事实上,自2020年抗击疫情以来,互联网医疗就已经有了卓越的担当,其价值获得社会多方认可。但疫情仅是偶然因素,互联网医疗的行业价值还应放到更长的时间线上去评价与论证。


01

互联网医院诞生,突破医疗资源“围墙”


互联网医疗的诞生主要是基于两个核心逻辑。


从互联网行业角度看,互联网化是各个传统产业演进的必然趋势。移动互联网在社交、媒体、零售等领域疯狂渗透并获得成功。而医疗行业市场空间大,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等问题。大家相信,互联网在其他领域提高效率、解决信息匹配的价值,同样可以运用到医疗领域。


站在医疗行业角度判断,医疗服务长期存在供需失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变化,大众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激增,而供给有限,对供给效率提升的需求迫切,互联网医疗就承担了提升效率、改善供需关系的重任。


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我国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新医改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加快向医疗领域渗透,多家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创立,2010年挂号网(微医前身)成立,2011年春雨医生成立,2014年平安好医生成立。2010-2014年,互联网使得医疗领域的信息差开始降低,而2015年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则为实际层面上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提供了更有效的突破口。


轻问诊时代的资源沉淀


Copyright © sunforestcapit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煜森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23056号
网站地图